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台湾 香港 澳门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广东省> 河源市> 和平人物

陈启珩

[公元1910年-1987年]

陈启珩为[公元1910年-1987年]

  陈启珩(1910~1987),字莫若,林寨镇人。民国25年(1936)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初,执教于该校附中。民国26年夏抗战爆发,上海沦陷,与同乡同学陈慧生一同回乡,随即创办“抗战学校”,亲自担任校长。乡间失学青年通过“抗战学校”培养,激发了爱国热情,纷纷参加抗日自卫团队,有的直接参军奔赴抗日前线。同年冬,兼任和平县抗敌后援会秘书,主编《和平三日刊》,报导抗日战绩。民国28年夏,任和平县战时干部训练班教育长兼政训主任,吸收共产党人担任指导员负责上课和训练工作,为本县抗日救亡培训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同年秋,任第三区长,在刷新乡政的同时,’大力发展教育。他根据中共和平县委的意见,倡办四联中学,得到各界赞同,随即会同各乡绅耆向各姓祖尝募捐,还亲自回家拿出上百担谷款,凑足办学经费,选定校址。经校董事会推荐,启珩出任首任校长,于民国29年(1940)春,四联中学正式开学。他任职期间,聘请中共党员黄志猷、林镜秋等和一批思想进步的青年教师任教,使学校办得有声有色,成为一所远近闻名的革命学校。不但全县各地的青年学生,还有邻县龙川、连平,甚至惠州的青年学生慕名而来。国民党 派对四联中学百般压制,说什么“四联中学就是苏联中学”。民国35年,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启珩辞去校长,到外地避难。
  新中国成立后,启珩的学生多次邀请他到政府部门任职,启珩以“教书育人是我毕生志愿”婉言谢绝。在广州市二中、十三中,历任语文科组长,默默地在讲台上耕耘。50年代到60年代初,多次被评为广州市先进教师。“文革”期间被打成“历史-份子”赶回老家,遭受无情打击和破孩。至1978年,才得以平反,恢复名誉。之后,重回广州十三中任教。1984年离休,又返聘回校任教了两年。著有《中学古典文教材的教学方法》一书。
  1987年9月,病逝于广州,终年77岁。
  1994年教师节,为表彰陈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家乡的人民举行了陈启珩先生从事教育事业事迹报告会并出版了陈启珩先生教育业绩专刊。先生在全国各地的同事、学生闻讯,纷纷投书祝贺。


  林寨镇   林寨镇位于和平县东南部,土地肥沃,雨量充足,是和平县有名的鱼米之乡。镇辖11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人口2.7043万人,畲族约占人口1%,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此外有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200多人。2003年农业总产值6735万元(现行价)。林寨历来为和平县东南各镇交通要道,上世纪70年代以前水路可直达老隆、河源、惠州、广州,现有陆运干线3条,北通县城、江…… 详细++
同年(公元191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7年)去世的名人: